2018年:加強慢病管理 服務人民健康
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委員?楊文龍
習總書記說“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健康是每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基礎,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標志。管理好慢病,減少慢病的發生、降低慢病過早死亡率是一個國家和城鎮的主要健康指標。慢病全稱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常見的慢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膳食不合理、身體活動不足、煙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病的四大危險因素。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響,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取代感染性疾病,成為影響人民健康的“頭號大敵”。2017年,據某市調查,因心腦血管、惡性腫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慢病死亡人數約占全市死亡人數的81.3%。慢病已成為嚴重威脅民眾健康和生命質量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存在問題:
一、健康意識薄弱,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差。我國公民與發達國家健康意識存在較大差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不注意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導致營養過剩、營養失調,“高血糖”“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肥胖”等增加,容易誘發慢病,加上對慢病的危害和慢病防治認識不足,缺少健康意識;對非法虛假廣告盲目推崇,對科學的健康知識卻較難接受,部分群眾對檢查、建檔和聽健康知識宣教有抵觸情緒,給慢病管理工作帶來困難。
二、慢病管理團隊的醫療服務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全國大多數縣市慢病管理團隊由鄉村醫生、鄉鎮醫院及社區的醫護檢驗人員組成,擔負著城鄉居民和慢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治療、隨訪和康復工作。由于醫療技術和服務能力有限,加上檢驗設備落后和檢驗人員操作不夠規范等原因,使得檢驗結果的精度失靈,群眾的信任度不高,管理慢病的質量管理難以保證。
三、投入不足,慢病宣傳難到位。慢病的健康教育宣傳非常重要,根據國際健康管理專家測算,在預防上每投入1元錢,可以在后期治療上節約9元錢,這就是1:9定律,達到花小錢防大病省大錢的目的。目前,全國有較多縣市、鄉鎮健康教育宣傳重視和投入嚴重不足,醫院、社區沒有設立健康教育的場所,健康宣傳欄寥寥無幾。
四、信息資源不能共享,雙向轉診實踐效果不理想。通過開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為一些慢病人員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但醫院之間信息沒有共享,使得上下雙向轉診不暢通,效果不理想。
五、中醫藥防治慢病優勢沒有充分發揮。中醫注重調理養生“治未病”的作用是公認的,能對疾病的發生、發展的各個環節提前干預,而中醫的防治慢病所發揮的作用不明顯。
意見建議:
一、關口前移,深入宣傳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傳媒,廣泛傳播慢病防治知識,寓慢病預防于日常生活之中,引導全民特別是中青年等高危人群自覺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提高個人對慢病知識的知曉率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此外,多渠道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人口素質、降低慢病的發病率,加強健康教育講師團建設,深入農村、社區、企業等宣傳全民健身的意義,并提供健康指導。各部門聯合,打擊非法虛假保健養生廣告信息,宣傳科普醫學知識,保護老年患者自身利益。
二、加強慢病防治隊伍建設,提高專業人員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強村衛生所(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與市級醫院交流和聯系,建立相應的協調互動機制,如醫院——社區開展簽約合作醫療制度,開展常態化、常規化、制度化的簽約合作醫療服務,由醫院定期組織專家去鄉鎮衛生院(或村\社區)坐堂施診、幫扶帶教,擇機選派優秀基層醫師到省、市級醫院進修學習,逐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的健康需求。
三、加大投入,解決部分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用房緊張問題。加大投入,采取鼓勵企業家、單位、個人投入,財政配套支持多渠道辦法,解決部分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問題,將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相應的附屬用房和排泄物處理系統,促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
四、信息共享,搭建慢性防治平臺,慢病管理的核心是要推動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落實預防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實現全民健康。針對慢病病程長、病情復雜、用藥周期長等特點,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以個人健康檔案為核心的醫療衛生信息平臺,開發適用慢病患者的集醫、預防及管理為一體的應用軟件,方便臨床醫生和各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調閱使用。
五、發揮中醫藥在慢病防治中的獨特優勢。順應國家加強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和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將中醫藥慢病防治服務工作納入慢病防控計劃,多渠道吸納和培養中醫優秀人才,積極培養基層中醫全科醫師,發揮中醫藥在慢病防治中的獨特優勢。改變以治病為中心的理念,轉向以健康為目標,以服務為中心,全力加快“全民健康”建設。